当前页面 : 首页 > 新闻 > 正文 >

晨读 | “娘家”康益里

来源: 时间: 2022-11-15 07:55:04

曾经的康益里,周围的文化气韵是很浓的。

去年底,听说“娘家”要动迁了,像我这样快80岁的老人,总有着一种怀旧感,赶紧就去当年的“娘家”走走。

“娘家”是在上海建国东路39弄23号,这里原来是叫康悌路康益里。文坛泰斗巴金仙逝后,《上海滩》杂志上刊载了巴金原来曾住在康益里4号亭子间的消息,这一下,康益里也出名了。其实我少年时代就在巴金的一篇序言里看到过,他曾在康益里亭子间写过文章,但当时,不知道是康益里几号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我是在康益里出生的。康悌路在1945年后改名为建国东路,康益里已是建国东路的尽头了,往东就是肇周路,现在已经又开出了一条建国新路。康悌路以前在法租界内,听我大哥说,当时肇周路、建国东路交界处还有一扇大铁门,抗战时老百姓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迫害,从大铁门里钻到法租界里避难。

康益里周围的文化气韵是很浓的。

东侧30米的地方是原先的建国电影院,过去叫荣金大戏院。幼时我在电影院的水泥直条装潢上还看到“有声电影”的字样。大哥告诉我说,原先的电影是无声的,这里算是高级的戏院,开始放映有声电影。电影院的建筑算是很好的钢筋水泥建筑了,我还记得,1950年国民党“二六轰炸”时,因为康益里离卢家湾的发电厂、水厂很近,经常有空袭,所以一拉警报,我们就去电影院避难。

当年康益里东侧还有个著名的道观白云观(上海道教协会所在地),如今,白云观也搬家了。弄堂的后门,我们称为后弄堂,是永年路,有一家“民乐大戏院”。据老人说,当年淮剧明星筱文艳等人就是从这里唱出来的。在我青少年时代,“民乐”就成了少年之家。“民乐”化妆间边上,还有很高大的济公庙,以其特有的庙寺风格吸引了好多人,1949年后成了永年路小学。康益里北面近合肥路,有一家“同乐大戏院”。这里是演越剧的,好多明星也是在这里“唱出山”的。再往前,复兴中路口,有一家金门鞋帽商店,当年就是金采风父亲开设的。“同乐”边上还有一家雅庐书场,这家书场坚持有好多年月了,十分不易。对面则是著名的天厨味精厂,沿马路的排气扇,让空气中有着味精的“鲜味”。肇周路拐弯处一条大吉路上,还有过去有名的“公共体育场”,1949年前,曾在那里举行多次集会,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。

康益里房子是标准的石库门,紧贴东面的原来是“大地铁工厂”,竹篱隔开,小时候我们总是抽出其中的竹竿玩骑马游戏。一直到长大了,才体会到“青梅竹马”这四个字的含义,原来就是这样的出典啊!工厂那时有好多青年工人,厂区还有个简易的篮球场,弄堂里的哥哥们在放假时,组成联队和厂里的青工比赛,而我们这些小不点就在边上助威。

有一年,天热得树叶也纹丝不动,一个小伙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避暑妙法:我们这些小孩子脚拖着木拖板,到离家大约10分钟的斜桥殡仪馆。大厅里只有一盏低支光的白炽灯,看起来更是昏暗,就更有了几分恐怖感。去的时候,浑身还黏糊糊的,一到那里,看到这些,鸡皮疙瘩都起来了,这汗水也就自然而然地没有了。回到弄堂里,大人知道了,我们都被臭骂了一顿。

就这样,我们在弄堂里度过我们的儿童年代,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;而我们的母亲辈就苦了,每天清晨就得生煤球炉,后来改成了煤饼炉,但也麻烦得很。那时,我有个同事居住在“上只角”的南昌路,看到他家有煤气,真是羡慕死了,什么时候我家也能用上煤气啊?

走进康益里,认识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,老邻居大都已搬家了。真希望幼时小伙伴能看到拙作,能再相聚、聊聊……(刘其舜)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