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面 : 首页 > 新闻 > 正文 >

滚动:新民快评 | 勿让隐匿摄像头威胁隐私安全

来源: 时间: 2022-09-01 15:52:51


(资料图片)

在杭州打工的小伙小王早上起来喜欢刷会儿短视频,没想到8月27日一早,他竟然刷到了妻子在自家卧室的场景。警方调查发现,小王的床头插座上有个小孔,将插座拆开,里面连着一个针孔摄像头,随后在床对面的墙壁插座里又发现一个。偷装摄像头、发视频的小王同事健某被行拘,小王还可以起诉主张民事赔偿。

图源:东方IC

刷短视频竟然刷到自己家,怎不让人悚然心惊?更让人后怕的是,如果小王没有刷到这个视频,自家被偷装摄像头的事不知何时才会被发现。据警方调查,摄像头是在半年前购买安装,也就是说,小王家被“远程”偷窥已有不短的时间。个人的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,隐匿的摄像头不仅严重侵犯受害者的合法权益,也让旁观者隐隐感受到隐私安全被威胁的不安。

担心自己的隐私是否安全,并非杞人忧天。有媒体报道,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集窃听、定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充电宝,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蓝牙音箱、插头、打火机等也可以被改装成“定位器”“窃听器”;并且,这些“间谍设备”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买到。为了躲避监管,有的店家在商品名称上玩起文字游戏,有的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有的通过微信发布小广告招揽客户……

生产、销售、使用窃密设备,都有可能触犯刑律。刑法规定,非法生产、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、窃照专用器材的,最高可处以七年有期徒刑;非法使用窃听、窃照专用器材,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近期,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严打非法生产、安装、控制网络摄像头等窃听、窃照器材及偷拍偷窥违法犯罪,截至今年7月,侦破案件140余起,打掉非法生产窃听、窃照专用器材窝点40余个,抓获犯罪嫌疑人380余名,缴获窃听、窃照专用器材及零部件10万余件。

隐私安全是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能让窃听窃照等“间谍设备”处于“易获取难监管”的状态。除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、铲除偷拍偷窥黑色产业链之外,还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,严格管理GPS定位器、远程录音录像设备等,防止这类产品的生产、销售和使用突破合法范畴,成为侵犯他人隐私的“帮凶”。

纪玉/文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