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面 : 首页 > 新闻 > 正文 >

全球速看:浦江论坛|《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》发布

来源: 时间: 2022-08-27 15:46:36


(相关资料图)

图说: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显著

新民晚报讯(记者 易蓉)今天(27)由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、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《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(2021)》在浦江论坛发布。报告回顾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就和贡献,并对当年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,评价对象范围涵盖至2020年年底的全部169家国家高新区。报告显示,国家高新区创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,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;能力总指数持续增长,创新能力全面提升;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,成为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小雨林。

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“创新资源集聚、创新创业环境、创新活动绩效、创新的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发展”5大方面、25个二级指标构成。

根据报告,2020年,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(GDP)达135566.2亿元,较上年名义增长11.5%,相当于全国GDP的13.3%。国家高新区入统企业16.5万家,实现营业收入427998.1亿元、工业总产值256355.8亿元、净利润30442.3亿元、出口总额44726.6亿元,主要经济指标较上年分别增长11.0%、6.7%、16.6%和8.1%。

国家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。2020年,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处于较高水平,企业R&D经费内部支出占园区生产总值(GDP)比例为6.8%,是全国的2.8倍;专利成果产出效率稳步提升,国家高新区每万人发明专利的申请、授权、拥有数量分别达到198.1件、76.3件、421.6件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.1倍、12.9倍和13.9倍;企业技术交易非常活跃,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17.4亿元,占全国的28.4%;劳动生产率为36.2万元/人,是全国的3.1倍。

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达到371.9点,能力不断增强,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。相较基期2010年,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累计增长了271.9点,年均增长27.2点;较2019年指数增长45.5点,增速达到了13.9%。

2020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五个分项指数中,创新创业环境指数数值最大,增幅也最大,较上年增长21.4%,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达67.8%,远超其他四个分指数。创业孵化载体稳步增长,双创活力持续迸发。2020年国家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39家、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147家,较上年分别增长15.6%和25.8%。创新服务机构持续增长,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,2020年国家高新区省级及以上创新服务机构5944家,较上年增长14.8%;企业产学研合作经费支出达到1902.4亿元,较上年增长26.7%。国家高新区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,通过公共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撑产业发展,2020年高新区内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23411.4亿元,较上年增长34.4%,创投机构当年对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877.1亿元,较上年增长了85.3%,与硅谷地区当年风险投资总额规模相当(硅谷为264亿美元,折合1821.0亿元人民币)。

2020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指数为268.2,较上年增长9.7%,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为10.4%。创新资源集聚是国家高新区激发创新活力、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前提,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。

国家高新区创新活动绩效指数增长相对缓慢,但近两年有加快增长态势,2020年该指数达到198.6,较去年增长11.0%。高技术产业持续壮大,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;专利产出效率不断提高,专利质量优于全国水平;企业技术交易量质提升,技术收入占比扩大。

报告同时之处,截至2020年,东部地区有70家国家高新区,数量占比41.4%,集聚了国家高新区66.4%的研发人员、54.7%的研发机构、58.0%的创新服务机构、65.3%的当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、85.2%的创投机构风险投资、57.9%的在孵企业数,对创新创业高端要素的聚集程度远高于其它区域。东部地区高新区在知识经济发育、价值链层级方面均优势显著。

标签: 创新能力

为您推荐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