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面 : 首页 > 新闻 > 正文 >

新民快评|遏制发“疫情财”行为

来源: 时间: 2022-04-14 14:29:14

虚假宣传、货不对板、缺斤少两、不按约履行配送货义务、盲盒套餐或盲盒商品“打闷包”、骑手无法出具有效核酸证明……近期,你在采购生活物资时遇到过这些情况吗?

图源:东方IC

结合近期投诉举报及舆情反映情况,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各相关电商企业发出《疫情防控期间电商经营活动合规警示》,要求企业严把食品安全、产品质量关,不得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、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,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权商品等。

当下,购买商品自然不会有平日里那样大的选择余地,还可能面临价格上涨、不能按时配送等问题。有的消费者收到蔬菜、肉类等“盲盒”,里面不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就罢了,更糟心的情况是买到有质量问题的货品,无法下口。

虽然是非常时期,但不能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,更不能容忍浑水摸鱼、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。一方面,确实存在一些客观因素,比如供求关系、物流运力等或许会造成价格波动、配送不及时等问题,但仍需保障消费者知情权、选择权等;另一方面,也有不良商家趁机哄抬物价、缺斤少两、售卖伪劣商品等。监管部门有必要进一步规范疫情防控期间的市场行为,督促企业、商家尊重消费者权益,更要严厉打击不法行为,遏制发“疫情财”行为。

市场监管局这次所发的《警示》,就要求企业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,不得缺斤少两、哄抬价格、囤积居奇。即使是因为临时短缺等原因不能按时交付、更换商品、取消订单,也应及时告知消费者,并提供退单、退款、补差价等选择。盲盒商品难以确定具体品种的,应当告知其中可能包含的品种,不得趁机利用盲盒销售形式清除库存积压商品。平台要加强跑腿、代买等服务收费管理,制止骑手恶意加价等不当行为……

非常时期,不能遗忘法治底线和契约精神。对那些有侵权之嫌的商家,消费者可以保留商品记录、与经营者沟通过程的截屏等作为维权证据,通过拨打12315等渠道反映投诉。

纪玉/文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