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面 : 首页 > 新闻 > 正文 >

在国展中心,有一群“雷神山达人”

来源: 时间: 2022-04-07 12:56:44

新民晚报“上海时刻”出品

“要超常规加速方舱医院建设和集中隔离房源筹措,调集各路建设力量,火速加快扩容,想方设法挖潜。”上海抗疫最吃劲之际,解决病床缺口成为关注焦点。国家会展中心,曾有过3000多家公司展位、放过超级机床的地方,现在可容纳4万张病床的方舱医院基本成型,而距项目启动仅过去48小时。昨晚,记者接触到忙着收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,发现好些人参与建设2020年武汉雷神山定点收治医院,再次投身“抗疫大战”,他们表示:“此生难得有几次报效国家的机会啊。”

这不是“变魔术”

“这身外套陪我渡过雷神山不眠的十几天,”余有纠正完几个工人的铆钉枪用法,才扭头对记者说,“如今来这里,任务更紧了,可我们有经验,更有把握了。”这位中建装饰所属东方装饰的安全总监来自武汉,别的建筑项目不谈,光新冠疫情中参与的定点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就不下十来处,对这种“既要快又要安全”的工程已不陌生。“方舱医院概念从军队野战医疗设施演变而来,以标准件模块化建设,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大量轻症患者收治问题,能高速度、低成本、高效益地控制传染源。”余有说,国展中心改建就体现这一点,“尤其吸收了雷神山医院的很多设计思想”。

图说:曾驰援武汉雷神山的他们,这一次,驰援上海。新民晚报记者 萧君玮 摄(下同)

此次改建是4月4日晚下达的,几个单位分片包干2.7万平方米的面积,划分区域,架设轻钢龙骨,起竖防火岩棉板,安置移动洗漱间,敷设电缆……两天内要把空旷展厅里变成安置数万人的方舱医院,无论怎么看都像“变魔术”。“接到任务那一刻,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雷神山。”余有告诉记者,当时单位发起的线上会议只开了两个多小时,就把任务落实到位,从上海到浙江,要人有人,要物有物,不到十小时,第一批人就到了中心,“最先到16个人,9个是党员,其中两个就是雷神山医院设计者”。

“并不是说我们一切尽在掌握,重要的是‘上’过雷神山的同志帮助很大。”项目生产组长沈豪皇提到,尽管东方装饰早年是国展中心建设者之一,对布局有所了解,但方舱医院有很多考究,“工作群里有十来位‘雷神山达人’,不仅带来当年的图纸供参考,还仔细交代工作中要留心的地方,比如在方舱医院正式施工图纸到来前,有预见性地做好功能区域划分,比如把病区整体按‘两边医护、中间病区’的‘鱼骨状’布局,而两条‘主鱼骨’正好是病区和护士间的长走道,这就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。”难怪,工程一动起来,东方装饰的八百多号人在中心三、四馆内“各显神通”,一米九进深、长两米九的双人病房隔间以惊人的速度铺满现场。

党员就是旗帜

“来工地的每个人,都为争取每一秒而战。”也是“雷神山达人”之一的物资保障组长谢俊国指出,当前的方舱医院和雷神山不能划等号,“雷神山是完整的传染病收治医院,像病房都有负压区、隔离区、半污染区、洁净区等配置,技术难度更高,而方舱医院只安排半封闭的隔离区,看似难度不大,但工期要求紧凑得多,对各方面协调配合要求更高。”

图说: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正在改建为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。建设现场一片火热景象,为抢出时间,这里通宵开工。

当4月5日最早的百余名工人进场时,材料还在兼程转运中,大家没有闲着,就分成班组,用古老的墨斗划线定位,做好心里有数。当人员材料快速进场时,指挥部有效调配,科学组织,“像在武汉一样,这里的施工是‘天、地、墙’三个维度交叉进行,没有一个点位、没有一个时间是停歇的。”谢俊国感到,一种不亚于雷神山的精神,在热火朝天的方舱医院建设中“隐约可见”,“像党员先锋队里的帅红元,他平时是搞市场营销,这一回报名请战,到最苦最累的保障岗位,协调材料运输,由于货车往往几十辆同时到达,而且都集中在子夜里,调车、卸货、堆栈,往往几千立方米的物资要精准发放,他已经整整48小时没睡了”。

当然,抢工期绝非蛮干,“所有区域都要测温、勤洗手、勤消毒、带口罩。”东方装饰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郭景介绍,这支以“80后”“90后”为骨干的队伍如同燃烧的火把,技术员指挥着屋顶、地面、墙壁交叉施工,饭直接送工地,晚上带头值班,最终啃下“硬骨头”,短时间里在大面积开放空间改成临时隔离点,类似于“平地起方格”,创造了奇迹。但郭景更为感慨的是,这个伟大的国家为对人民生命的尊重,“这支建设队伍来自长三角各地,所有的物资都从全国调运,很少有迟疑,更没有谁退缩,我们看到的全社会向上的力量,就像我们同事所形容的,这是一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大会战,每个人奋斗的干劲背后是强大的实力,支持着我们走上一条‘不屈服’的抗疫之路。”

新民晚报记者 吴健

标签: 国展中心

为您推荐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