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面 : 首页 > 新闻 > 正文 >

新民快评|为了流量失掉品牌调性,值吗?

来源: 时间: 2022-03-28 10:10:53

如今这个年代,营销(包装)是门学问。

最近有一则新闻,是某知名的辣条品牌,外包装上印着“约吗”“贼大”“强硬”等显著字眼,打色情擦边球营销,引起不少网友愤慨和热议。而其在天猫的旗舰店客服回应称,“这只是设计的文案,没有其他意思。”

作为商家,谁都想自己的产品夺人眼球、标新立异,让人看一眼就记得住。但这并不代表,可以随意搞噱头,甚至罔顾道德或者法律乱来胡来。

惹争议的,不仅是辣条。近日,一国际知名日化品牌在其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《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?不信现在闻一下》,尽管随后该品牌在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声明,为文章中的不当内容和对女性的不尊重道歉,却很难平息舆论的怒火。

近年来,网红产品营销“翻车”的案例数不胜数,把金钱、性、暴力,作为互联网“流量密码”。类似这种营销,看似“聪明”,揪住了受众心理做文章,实则是很容易“翻车”的。不妨多问一句:冒这样大的风险,值得吗?

打铁还需自身硬,始终如一的好品质才是留住消费者的真理。即使为了流量和宣传,企业也不能失掉营销的底线和品牌的调性。企业营销的初心,应该是强化认同度和留存度,传播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感动与共鸣的内容 ,而非挑动消费者的情绪,制造“低俗”“惊悚”事件。

以这个“国民辣条”为例来说,就很有必要反思一下自身的营销:明明可以靠味道和口碑持续“吸粉”,为何要打不该打的小算盘,动“以低俗博人一笑”的歪脑筋?更何况,辣条的主要受众还是中小学生。

任何企业要想走得长远,根本上靠的是“拿得出手”的品质,而不是“吹得出水”的营销,满心钻进流量的“钱眼”,失掉了真心、忽视了真实,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,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
创新改进固然是好事,但遵守道德法规、不违反公序良俗依然是底线。那些变着法子想搞“歪门邪道”的,终究会被消费者所唾弃。

‍关尹/文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-